文|蔗青文化工作室 洪崇銘
以風為名:串聯芳苑風土與新的地方想像
「風灣」這個名字取自芳苑的台語諧音,不僅象徵風與海的交會,也描繪出芳苑的地理風貌與人文故事。這項以地方物產為基礎、以美感打造的永續行動,由五個彰化青年團隊攜手推動,包括天香羊肉爐、通利水產行、雷打石食品工坊、二拾家居與森一空間。他們希望透過「風土餐桌」的形式,讓外界品味芳苑的獨特風味,並了解這片土地的動人故事。
這個計畫的核心,不僅在於呈現美食,更在於讓參與者感受到每一道食材背後的文化脈絡。每一個物產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口餐點都承載著土地的歷史與記憶。對於生產者而言,這不只是一頓飯,更是對於土地的尊重與延續。
以風土為核心,從魚塭的泥地到餐桌上的佳餚,串聯起人與土地的深厚連結。團隊成員林建呈談到:「希望不只是呈現一個好的菜色,是連結視覺至五感的體驗,在芳苑體會到好吃的食物,也感受到風怎麼吹和擺動。除了吃以外,還可以體會到這裡的人怎麼做事。」將物產與文化緊密結合,讓芳苑的在地魅力更加鮮活地展現在眾人面前。
無形的風,吹在每個人的生活與記憶中
風,在芳苑的土地上,有著獨特且多面的意義,對於團隊成員而言,更是每日生活的記憶。對於水產業者來說,風與水車的運作息息相關,風力可以取代水車為魚塭增氧,風的方向與強度是日常判斷的依據;對畜牧業者而言,風可以幫助消散畜牧場的異味,為動物提供舒適的環境,但也可能引發動物的不適,甚至影響健康。
因此,風既是恩賜,也是挑戰,為人們在照料生物時,增添一層感知的細膩度。然而,風也與氣味緊密相連。團隊成員李彥潁回憶起童年阿媽家的味道,那是夏日空氣裡混雜著養殖業與鄉村特有的氣息。這些味道構成了他對芳苑的記憶——從雞、豬等畜禽的存在,到現今因環境變遷的產業面貌,一切都印證地方發展的演變,也反映了環境問題的層層影響。
從外部觀點而言,風更可引起對地方發展的反思。穿越芳苑,目睹綠能設施與大規模養殖場在空曠的沙地上矗立,衝突的景象源自於「風頭水尾」的地理特殊性,這份矛盾既是地方發展的縮影,也是值得深思的課題。風,吹動的不只是芳苑的日常,更是土地上人與自然、發展與共生之間的辯證關係。
海風孕育的滋味,埋藏沙土中的珍寶
芳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位處舊濁水溪出海口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豐富的農漁產業。海水的鹹度與沙質土地,讓這裡的蛤蜊、黑蜆等貝類有良好的成長環境,而辣椒帶有獨特的甜辣風味,則是受益於此處帶有鹽分的海風。此外,芳苑也是台灣國產羊肉的主要產地之一,是名符其實的「羊肉之鄉」。
但是,這些產業的聲名卻遠不及其他地區的明星物產,芳苑的物產缺乏清晰的品牌形象與文化符號,難以被一般消費者所認識。團隊成員施友超指出:「芳苑是飼養最多國產羊的聚集地,但消費者想到羊肉不會想到芳苑,會想到比較有名的店家,像是溪湖、溪州或大城,這是滿可惜的。」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貝類養殖的產業現場,團隊成員楊渝涵提及,漁民習慣將產品交由盤商處理,對品牌化認識有限,由於市場需求穩定,他們更關心價格波動,而非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這也正是「風灣的船」所努力的方向:透過精心設計與深入挖掘在地故事,讓芳苑的物產成為地方的象徵,並進一步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逆風而行,跨領域思維創造循環經濟的可能
農漁業發展的同時,芳苑也面臨著農業廢棄物處理的難題。例如,養殖業所產生的廢棄物,以及大量鹹蛋加工過程中遺留下的蛋殼,都長期對環境造成壓力,「風灣的船」將這些問題視為地方永續發展的核心挑戰之一。
團隊成員李彥潁談到:「在鹹蛋廠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認為外界不會接受這樣的供應鏈,在情感面那是我的老家,認為廠商並不是不想解決,而是解決的成本太高。鹹蛋殼原本是沒有任何用途的,因為有鹽分,處理的方式只有焚燒、堆積跟掩埋。」
由於處理成本高昂,許多人對此望而卻步,但團隊轉而尋求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探索廢棄物再利用的可能性。蛋殼不僅被用於製作工藝品,也成為抗菌材料的潛在來源,並逐步拓展至能大規模消化農業廢棄物的產品類型,為地方產業注入全新價值與思考面向。
這樣的循環經濟思維,試圖透過跨界合作,將原本被視為無用的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團隊致力於成為農民、廠商與政府之間的橋樑,重新整合資源,提升地方永續發展的潛力。這些改變或許不會立刻顯現,但從長遠來看,它將是芳苑成為永續發展典範的關鍵一環。
風灣的願景:物產、文化與永續的共生
「風灣的船」首次登場,選擇在無水、無電的沙地魚塭上,團隊克服各種困難,將蕭瑟之境轉化為結合自然美感與風土特色的用餐場景,其背後反映著芳苑的風土條件,同時也是地方生命力的象徵。「風灣的船」的五個團隊,從食物到文化,從美感到永續理念,試圖構築芳苑的未來圖像。
在不同領域的具體實踐中,於貝類養殖層面,強調養殖過程無需用藥,本就是對於環境友善產業行為,並希望進一步讓漁民認識自身行業對永續的貢獻,進一步提升信心與公共認同;於畜牧業則以動物友善為核心,以降低飼養密度的方式來適應氣候變遷,為動物營造更健康舒適的環境,這樣的方式不僅提升飼養效益,也展現對動物與環境的尊重。
在農業廢棄物的再利用方面,團隊將廢棄物轉化為高價值的工藝材料,透過創新的設計降低處理成本,並以適合市場的產品形式推展,讓廢棄物成為永續經濟的關鍵一環。團隊強調永續不僅是環保,更涉及社會與經濟層面,期盼以附加價值吸引大眾參與,共同減輕環境負擔。
隨著更多人因「風灣的船」而認識芳苑,團隊將自己定位於以在地物產與食農教育為核心的在地品牌,透過餐桌展演形式,為生產者提供舞台,講述物產背後的故事,讓消費者更了解並支持本地農業,藉此提升消費者的選擇意識,最終目標是讓更多人認識芳苑的獨特性,並以在地文化與物產為基礎,讓這片土地不僅被賦予新的意義,也將人與環境、文化與經濟之中,尋找共生共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