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彥安
或許大家有聽說過,甚至去過了爆紅的芳苑海空步道,並且會搭配坐牛車 到潮間帶挖牡蠣、文蛤等潮間帶生物,以及大嗑蚵嗲等行程。相較於過去已經是知名景點的王功漁港,到芳苑的遊客近年逐漸成長。不過上述大部分的遊程位在芳苑聚落的外圍,結束遊程後只有鮮少的人流會進入聚落內部。本文要帶領大家進入芳苑聚落的核心,芳苑市街。
芳苑市街,其包含了芳苑、芳中、信義與仁愛等四個行政村,舊名為番挖,地方有句諺語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其作為鹿港港灣淤積後的新口岸,盛極一時。爾後卻也隨著港口淤積,與大環境的改變,形成現在的樣貌。
在我們進行芳苑市街訪調的當天(2022.03.23)早晨,風雨交加,幸好在開始進行觀察時,天公作美,有時下雨有時放晴。芳苑聚落裡,仍有許多的合院建築留存著,且部分建築物持續有人作為居住使用,而合院正廳的堂號以登山堂為主,有部分的西河堂,可見芳苑大多以洪姓及林姓為主。由上圖可以發現,聚落的平房在靠海側較為密集,而ㄧ些公共設施,包括鄉公所及學校等等……則坐落在聚落外圍。
在芳苑的街上,隨處可見一籃籃的蚵殼,這些蚵殼是當天早上從潮間帶採集,且已經處裡後所看到的樣貌。當天的海況並不佳,有的蚵農並沒有出海採集,因此在街上行走時,開蚵的工作大多早已結束,不過還是可以聞到陣陣的蚵仔鮮味,直接由視覺與味覺感受到了海邊聚落的生活樣貌。
走到芳苑市街的中心,可以看見一座長條ㄇ字型的建築物坐落於此,它是「芳苑公有市場」,市場的配置型態主要分為內部及外圍兩種,內部有著傳統市場皆可見的水泥長桌,目前都是擺放雜物,外側則為街邊店的形式,只剩幾間蚵嗲、海產店有在開業。另外在公有市場周遭也有些菜販與雜貨店,在地居民採購日常民生用品,已轉移至鄰近的城鎮 二林。
隨後,我們看到一台正製作米香與米麩的販車停在一幢建築外,以為他們正在備料,下午開車到不同地方販賣。後來老闆提到,雖然以前會前往大城、竹塘、二林、台西等鄰近鄉鎮販售,但因為近年需要照顧長輩的緣故,越來越少開著販車出門販售,現在主要就在家門前固定販賣。在這次的觀察中,發現有一棟位在芳苑國小旁的社福長照大樓正興建著,解決在地高齡化的問題,而米香販車正是一個案例。
然而在以上觀察到的市街狀態,較為寧靜之外,其實芳苑也蘊藏著一股生機。像是芳苑國小的校園佈滿了學生手作的公共藝術,也有剛落成,建築物極為藝術的圖書館。另外包括芳苑在地的油籽學堂與番挖水耕農場也與芳苑國小合作食農、生態等方面的課程,其對於學生的在地想像也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在芳苑的市街中,有時可見一些家戶或者工廠,用心的布置他們的門面,包括圍牆的排列,園藝的維護以及門牌識別的再現,都讓走在街上的我有種,「雖然這裡非常的安靜,但卻有著隱隱約約的生命力」的感覺。
延伸閱讀|風土環境下的農業新願景:芳苑漁村的永續契機[芳苑鄉/彰化縣]
參考文獻
- 魏金絨(2018)〈從番仔挖到芳苑—略述芳苑鄉史〉,28-37。
- 中央研究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